人有生老病死,城有兴衰存亡。一座城市从奠基、繁盛、衰落再到复兴,备尝人世艰辛,历尽万般磨难,自然灾害带给人类无数的悲剧。在自然灾害中,气象灾害诸如暴雨、高温、干旱、冰雹、雷电等,有时给一座城市带来巨大灾难。中国 70%以上的城市、50%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、地震、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,城市安全形势尤其不容乐观。2004 年 7 月 10 日下午 4 时开始,一场大雨突袭北京,降雨仅 10min,北京二环、三环几乎全线瘫痪;2007 年 3 月 5 日,一场罕见的暴雪顷刻间使东北各城市陷于瘫痪状态,鞍山出现了百万人步行上班的现象;2007 年 7 月 18 日,山东省济南市遭遇了黑色的一天。从下午 17 时到晚上 20 时 3 个小时内,济南市最大降水量达到 180mm,造成 34 人死亡,引起全国震动。上述事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:提高气象预报能力,应对日益严重的气象灾害,造福人类。2009 年 12 月 30 日,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《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(2010~2015)。》发展规划明确了“科学调整站网布局、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、增强观测能力、确保观测系统稳定运营、发挥观测系统效益”等方面的发展任务、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。以《发展规划》为指引,我国的气象事业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。